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橙子文学网 > 现代都市 > 闲话教育优质全文阅读

闲话教育优质全文阅读

杏坛一笑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很多网友对小说《闲话教育》非常感兴趣,作者“杏坛一笑”侧重讲述了主人公关羽牛顿身边发生的故事,概述为:新作品出炉,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。《闲话教育》是结合了网络上的众家之言,汇集而成的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!...

主角:关羽牛顿   更新:2024-02-21 14:53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关羽牛顿的现代都市小说《闲话教育优质全文阅读》,由网络作家“杏坛一笑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很多网友对小说《闲话教育》非常感兴趣,作者“杏坛一笑”侧重讲述了主人公关羽牛顿身边发生的故事,概述为:新作品出炉,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。《闲话教育》是结合了网络上的众家之言,汇集而成的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!...

《闲话教育优质全文阅读》精彩片段

近几年,各项教育新政不断推行,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,其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到政策践行的质量和效果,以及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国际化人才。

新时代教师如何找寻育人突破口?今天我想跟大家讨论三个问题,来提出我的三个观点。人的一生中成功和幸福取决于什么?

第一个问题,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,成功和幸福取决于什么?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100多年来,诸多专家、学者,特别是心理学领域的工作者都在做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。最初,人们将智商看作是影响成功最重要的因素。一个人的智商高低既可以反映知识的掌握程度,又可以考察多方面的能力。第一代教育评价就是从智商测试开始的,但是在关注智商的过程中,我们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。

比如,很多学校想办法把智商比较高的孩子招进来,精英教育越来越普遍。包括现在很多学校,把孩子招进来之后要分好班和差班,分班的依据就是测试成绩。因为这个原因,进一步导致了教育过程中,乃至整个社会贫富分化的问题。其实,只关注智商是不够的。上个世纪60年代,斯坦福大学有一个著名的教授沃尔特·米歇尔做了一个实验,叫做“棉花糖实验”。他将很多3-5岁的幼儿带到一个小房间,告诉他们有一块棉花糖,正要做实验的时候,他说:“我有一点事情要出去,如果在这15分钟里,你没有吃棉花糖,我就再奖励你一块棉花糖。”这个过程中,有的孩子没忍住诱惑,直接吃了。有孩子坚持住了,拿到了2块棉花糖。后来他们做了跟踪研究,发现当初坚持没有吃第一块棉花糖的孩子,考试成绩、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走向社会成功的可能性更高。教育研究的重点从智商转向了人格的培养。到了本世纪,心理学家卡罗尔·德韦克提出,每个人都有两种思维模式,固定式思维和成长性思维,如果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以成长性思维为主,可以更好地走向成功。但是人们在后续研究中发现,自制力并不能促使真正的成功和幸福,一个人控制不吃棉花糖,更有可能是因为他相信权威。

如今,相关研究成果再次更新。人们发现,比智商、自控力和成长性思维更加重要的是情感上的安全感,安全感是我们的孩子智力升级、情绪成长的基石,是获得成功、幸福以及健康的终身保障。特别是前几年,哈佛大学推出了前后长达80年跨度的研究成果:“什么是幸福?获取幸福的途径是什么?”他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:健康的亲密关系是幸福人生的关键。一个有安全感的人更容易和他人发展健康的亲密关系。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,俄乌战争、中东关系、中美关系,存在诸多摩擦。从大的社会背景上来看,它的背后是一个“关系”的问题,即安全感,这是一个从国家安全感,到民族安全感,到家庭安全感,到个人安全感的问题。我们把这些问题统合到一个问题去思考,就能找到和谐发展和幸福的最终保障。很多人认为,读一篇文章,看了以后就需要马上开始思考和学习,而脑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并非如此。我们从各种感官获取信息,这些信息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以后,首先会被自我系统屏蔽掉98%的信息,只有2%的信息能够进入元认知系统和认知系统,这个时候学习才开始发生。

学习发生的路径和大脑的工作原理有很大关系。有意识的思考有两个特点:

第一,非常烧脑,要消耗很大的能量;第二,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提取的信息是有限的,大概可以同时加工5个左右的信息,如果信息量过大,就会有信息被扔掉。

所以,大量的信息通过感官系统进来以后被屏蔽掉,而很少的信息能够进入到认知系统。我们想象一下,一个班级里,同学们都在教室里上课,一段时间以后,为什么他们的学习成效会有很大差异?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学生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走进班级的?他和教师、同学之间处于什么样的关系?如果他和教师之间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,和同学之间没有良好的同学关系,他很可能把自己装进了一个套子里,封闭外界传递的信息,这种情况下,学习是难以发生的。

反过来,如果师生之间有非常友好的关系,如果班级里有非常融洽的氛围,比如学生发言讲错话的时候被宽容,这个孩子就会敞开心扉继续学习。这种情况下,我们不需要进行太多教导,学习是可以自动发生的,学习成为了孩子自己的事情。著名教育家佐藤学特别倡导在学校创造润泽的教室,给孩子创造一个无忧的环境,满足孩子的安全需求和成长需求。这背后就是和谐的关系,学校把和谐的关系营造好,学习的问题就可以自动解决。怎样才能学得更好?让学习发生的“关键三点”。

第二个问题,怎么才能学得更好?

很多科学家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究,接下来,我从中列举一些观点。马尔科姆·格拉德威尔在《异类》中提出问题:“人才是怎么来的?”他认为,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,并非天资超人一等,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。一万小时的锤炼,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。这就是我们熟悉的“1万小时定律”,现在很多学校拼命“锤炼”孩子,把孩子关在教室里做作业,是不是受了这个观点的影响呢?另外一个心理学家安德斯·艾利克森·罗伯特·普尔对此提出了异议,他说1万小时不一定能成为专家,关键是要进行刻意的练习,刻意练习是为了提高学习的绩效而设计出来的。

心理学有一个“最近发展区”理论: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,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;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,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。我们可以把“两个水平”区分成“三个区域”:舒适区、学习区、恐惧区。生活要在舒适区,学习要在学习区(最近发展区),所以,不是反复操练就能成功,而是在“最近发展区”里面,多次重复、保持高强度训练、不断进行反馈。这不是一种自觉的行为,这是一个痛苦的、让自己不断改变的过程,需要有毅力、有耐心地克服痛苦。后来人们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,刻意练习也不是灵丹妙药。刻意练习要想有成效,要将需掌握的技能分解成不同的阶段,为每个阶段设定明确可测量的目标,而且学习参数需要结构化,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必须准确。像运动、音乐、游戏都是结构化的活动,有可测量的目标,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,是能够见到成效的。而像医生、教师或者律师的工作,就缺乏公认的标准,想要通过刻意练习让一个人成为优秀的医生、教师或者律师,就困难得多。

脑科学研究表明,学习是不断地在大脑中构建新的神经回路的过程。大脑具有可塑性,特定的练习可以强化大脑的认知能力,从而改变大脑的结构。为了让大脑建立更多捷径,我们需要继续练习更有挑战性、更耗精力的活动,这就是刻意练习的实质。我们再来看一本非常有名的著作,丹尼尔 · 卡尼曼的《思考,快与慢》。他在这本书中指出:人类的记忆并非由画面组成,而是由情绪性的经验构成。记忆的核心不是记住一个个知识,记忆的核心是鲜明的情绪。我们的大脑中有两个决策系统,一个快,基于直觉和情绪;另一个则慢,基于深思熟虑和理性。这两个系统中,首先启动的是情绪,所以我们的学习关键要启发第一个系统。

基于以上,我给大家总结“让学习发生”的关键三点:真正的学习是构建新的神经突触回路,这需要情感上的极大投入,没有捷径可走;刻意练习是有效的方法,但必须定义清晰的、可测量的目标,设计结构化的学习活动;学习必须自主发生,学校能教给学生的最重要的能力是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。

第三个问题,“双新”课改的核心目标是什么?

从2017年开始,高中率先进入“双新”课改,去年义务教育阶段“双新”全面落地。“双新”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教育话题,我们的改革核心目标是什么?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?我认为它的核心目标或者改革方向,可以用三句话概括:第一,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;第二,按照学习逻辑组织教学内容;第三,突出实践育人、强调知行合一。这三个核心目标是统一在一起的,我通过三个案例来做分析。首先,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面向未来生活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品格。每个学科里,都蕴含核心素养一整套指标,落到实处可能有很多要实践的内容,不过它的学习过程是非常明晰的,就是它的真实性。

以前我们判断某种教育方式是否成功,是看学生记住了多少,现在是看学生能不能在新的情景中将知识迁移出来加以利用。教育家纽曼等人把这种能力界定为“真实性学力”。举个例子,初中物理课中,如果问学生“欧姆定律”和我们的真实世界有什么关联?首先看他如何把知识往外迁移。“牛顿第二定律”中,加速度等于合外力除以质量,那么“牛顿第二定律”和“欧姆定律”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?我们会发现物理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样的。“欧姆定律”提到,当电压一定时,电阻越大,电流越小;“牛顿第二定律”提到,当合外力一定时,质量越大,加速度越小。到了冬天,我们发现家里的地暖不供暖。为什么不供暖?是水流量减小了。为什么减小?压力一定时,阻力越大,流量越小。如果让孩子这样去学习“欧姆定律”,他们是不是能够学得更好?知识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的迁移和应用,才会越学越有趣。其次,按照学习逻辑组织教学内容。

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学科逻辑。仍然举物理学科的例子,教材里是如何介绍“交变电流”的?第一步,什么是交变电流?第二步,表达式怎么写?第三步,物理量有哪些?这就是教材编写的基本方式,这个是学科逻辑。什么是学生学习逻辑呢?比如今天的会场要用电,但是我们和电厂之间不能直接对接,要通过电网公司来协调。针对这个情景,学生需要解决实际的问题。电和发电厂之间是什么关系?如何要求发电厂供电?我和发电厂、电力公司之间怎么实现用电交易?这就是从学科逻辑转向学生学习逻辑。最后,突出实践育人、知行合一。孩子进入小学的第一件事情,是把很多现实生活中直观的事物抽象成概念。比如,看到的各种花的颜色抽象成红橙黄绿,抽象的过程对于孩子是非常困难的,很多时候,老师划完定义就让孩子背诵,这不是当今课程改革的初衷。我们要搭建一个桥梁,让孩子从现实生活走向学科世界。比如引导一个孩子从商店里面购买物品、观察物品的过程中,了解图形设计,从现实生活中将其抽象出来。记忆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。

教师要转变的第三个观念,是“探究第一、讲授第二”。

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,凡是学生能够做的事情,家长和教师都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、去尝试。教师的备课和教学,不能总是盯着教学内容做文章,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起点,研究学生的生活体验,研究所教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关联和运用,从中找寻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,让学生自动自主地展开探究。

小说《闲话教育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